2009-07-16

夏天吃鳳梨

20100216 增補一些內容(鳳梨的選擇) FROM "台灣的鳳梨"  行政院農委會農業試驗所  遠足文化  200706出版

20090716 夏天到了,有很多很好吃的水果,台灣的鳳梨便宜又好吃品種繁多,

最近都買三顆五十元的小顆的金鑽鳳梨來吃......順便認識一下鳳梨的品種....



1號仔(開英種) 

2號仔(突目仔) 

3號仔(開英種) 

台農4號(釋迦鳳梨)

台農6號(蘋果鳳梨) 

台農11號(香水鳳梨) 

台農13號(甘蔗鳳梨)  (冬蜜鳳梨)

台農16號(甜蜜蜜鳳梨)

台農17號(金鑽鳳梨) 

台農18號(金桂花鳳梨) 

台農19號(蜜寶鳳梨) 

台農20號(牛奶鳳梨)

台農21號(青龍鳳梨) (黃金鳳梨)




鳳梨的選擇:

1.

一般而言肉聲的水份比較多,纖維較粗,酸度稍低但糖度不佳,食用風味稍差。

鼓聲的纖維較細,糖度較高,適口性較佳。



2.

每種果實平均大小不同,因此大型果未必好,不必盲目追求大果。



3.

新鮮鳳梨的實冠芽不會變黃,尖端也不會有焦枯的症狀。

夏季鳳梨的有機酸含量比冬天低,果實有1/3~1/2的果目轉色食時風味已達可口。

冬季至早春的果實,宜選用成熟度較高者,也就是轉色較多者為佳。



4.

果實的上半部與下半部的果目大小不要差異太大者為佳。




近來吃過的品種:金鑽、蜜寶

曾經吃過的品種:1號仔、蘋果鳳梨、甘蔗鳳梨、甜蜜蜜鳳梨、金鑽鳳梨、蜜寶鳳梨、牛奶鳳梨



-------------------------------------------------------------------------------------------------------------------------------------

http://kmintra.coa.gov.tw/coa/InternetDownloadFileServlet?file_id=805&actor_info_id=001



http://www.wretch.cc/blog/modify.php?blog_id=sswang&func=post&year=2009&month=6&day=16



(一)、開英系(Smooth Cayenne)植株生育強,葉片直立,葉片除尖端與基部外葉緣無刺,小果較大且果目扁平,果肉淡黃色,是目前世界上栽培最廣,也是加工製罐的主力品種。開英種的後裔中有幾個較著名的品種,例如沙勞越(Sarawak)、希洛(Hilo)等等也在世界上被普遍栽培。台灣曾在1950年代,進行過開英種後裔的選拔工作,嘉義分所分離出二號系(正常開英)、三號系、深江系、希洛、沙勞越、三菱系及牛角坑種(突目系)等供農民種植,而鳳山分所則將開英種分為正常開英、三菱、砂窪及突目系等。


(二)、西班牙系(Spanish)果肉白色,小果扁平,葉片強硬有刺。此品種在美國、菲律賓等地廣泛栽培,其主要特色為萎凋病的抗性較強,常被做為選育抗病品種的親本。


(三)、奎恩系(Queen)果皮深黃色,果肉黃色,果汁多,植株生育中等。此品種廣泛分佈於馬來西亞、巴西、印尼及昆士蘭等地。本省早期所栽培之鳳梨品種,如黃皮、有刺紅皮、無刺紅皮、烏皮及青葉種都是屬於此系統的鳳梨。


二、臺灣目前主要栽培品種


臺灣可供經濟栽培的鳳梨品種很多,

目前推薦的鮮食用品種有開英種的突目系、台農4號、台農6號、台農11號、台農13號、台農16號、台農17號、台農18號及台農19號等品種。


(一)、突目系

俗稱「1號仔」或「浮目仔」,是開英種的自然變異。植株較正常開英小,葉片狹細,葉緣無刺,果實呈短圓筒形,果目微突,肉聲果比率較高,約有70%以上,果肉為透明金黃色,平均單果重1.3 公斤,十分適合鮮食。缺點是冠芽容易發生多冠或雞冠的情形,適合5~6月生產。



(二)、台農4號

俗稱為「釋迦鳳梨」,由於食用時可將果實縱剖為2或4等份,以手指按果目順序剝食,免削果皮,又稱「剝皮鳳梨」。台農4號鳳梨植株小,葉緣有刺,果實圓筒形,但早春生產的果實多呈塔形或圓錐形,果目突起。肉質細密、纖維少、香味濃。果汁率低、糖度約19.5°Brix、酸度約0.43%,糖酸比45,平均單果重1.2 公斤。由於耐貯運,是早年臺灣鮮果外銷的主力品種。適合3~5月生產。 (建議 3~5月食用)


(三)、台農6號

由於果實帶有蘋果香味,因此俗稱「蘋果鳳梨」。葉片表面綠而稍帶紅色,葉緣有刺。果實圓筒形或短圓形,果皮薄,果肉纖維細,肉質軟脆緻密,果汁多,糖度約15.1°Brix、酸度約0.34%糖酸比44,風味佳。平均單果重1.3 公斤,是目前深受消費市場歡迎的鮮食品種。適合4~5月生產。 (建議 4~5月食用)


(四)、台農11號

由於果實具特殊香氣,故俗稱「香水鳳梨」。植株中等、葉片直立,葉緣無刺,果實圓筒形,果目略突起。果肉纖維細緻,果汁多,微酸,糖度約14.8°Brix、酸度約0.57%,糖酸比26,平均單果重1.0公斤。果實耐貯運,是目前深受日本市場歡迎的品種,適合5~6月生產。 (建議 5~6月食用)


(五)、台農13號

商品名為「冬蜜鳳梨」。植株高,葉長直立,葉片先端及基部常見零星小刺,葉面草綠色但中軸呈紫紅色。果實略為圓錐形,果目略突,果肉金黃色,纖維稍粗,故俗稱「甘蔗鳳梨」,糖度約15.7°Brix、酸度約0.27%,糖酸比58.1,且鳳梨特有的風味濃郁,平均單果重1.2 公斤。正常產期為6月下旬至7月中旬,但可利用產期調節而週年生產,由於台農十三號是所有品種中較適合在秋冬季生產的品種,因此,果實生產適期可安排在8月至翌年2月。  (建議 8~2月食用)


(六)、台農16號

商品名為「甜蜜蜜」。除葉尖外葉緣無刺,葉表中軸呈淺紫紅色,並有隆起條紋。果實呈長圓錐形或略為橢圓形,果目略突,果肉纖維極細,質地細嫩,糖度約18°Brix、酸度約0.47 %,糖酸比38.3,風味佳,平均單果重1.3 公斤。適合4~7月生產。 (建議 4~7月食用)


(七)、台農17號

商品名為「金鑽」。植株中型,除葉尖外葉緣無刺,葉表略呈褐紅色,兩端為草綠色。果實為圓筒形,果皮薄,花腔淺,果肉深黃色或金黃色,肉質細緻、果心稍大但細嫩可食,糖度約14.1°Brix、酸度約0.28 %,糖酸比50.4,口感及風味均佳,平均單果重1.4 公斤。適合3~5月生產。 (建議 3~6月 10~11月 食用)


(八)、台農18號

商品名為「金桂花」。植株小,葉緣無刺,葉表綠色但中軸稍呈暗紅色。果實圓錐形,果目略突,皮薄,花腔淺,果肉黃或金黃色,纖維粗細中級,糖度約14.1°Brix、酸度約0.39 %,糖酸比38.7,具有桂花香味,平均單果重1.5 公斤。適合4~7月生產。 (建議 4~7月食用)


(九)、台農19號

商品名為「蜜寶」。植株小,除葉片先端外,葉緣無刺,葉片暗濃綠色。果實圓筒形,小果數目較多,皮薄,花腔淺,果肉金黃色,肉質細密,纖維細,糖度約16.7°Brix、酸度約0.46 %,糖酸比37.8,平均單果重1.6 公斤。適合4~7月及10~11月生產。  (建議 5~10月食用)



(九)、台農20號(牛奶鳳梨)

皮薄,果肉白,纖維細,糖度約16.9°Brix、酸度約0.49 %   (建議 5~10月食用)





(十)、台農21號(青龍鳳梨) (黃金鳳梨)

果皮略厚,果肉黃色或是金黃色,纖維粗細中級,糖度約18.4°Brix、酸度約0.63 %   (建議 4~11月食用)


三、品種改良


台灣最早的鳳梨品種源自中國大陸,廣東、福建等地引入植株生長勢強、病害少、適應性強品種。

這些品種以Qeen群之有刺紅皮、無刺紅皮、烏皮、黃皮、青葉等為主,

早年統稱為本地種,零星栽培於全省各地,生產的果實以供鮮果食用為主,其中栽培最廣之品種,

為有刺紅皮及無刺紅皮,其中無刺紅皮據日人渡邊及平川二氏之考證,乃有刺紅皮之冠芽變異,

可謂創台灣鳳梨品種選拔之始。


台灣鳳梨雜交育種最初在台北士林熱帶園藝試驗分所進行,

後因氣溫太低,於1925年後改由嘉義試驗分所進行,當時因為主要栽培品種開英種易罹萎凋病,

希望能選育出適合加工且能抗萎凋病品種,遂於1932年育成台農1至6號,1934年又發表台農7及8號。


當時農政單位有鑑於夏威夷成立鳳梨研究機構之貢獻,遂於1939成立鳳山熱帶園藝試驗分所,

作為「鳳梨改進工作研究之中心」。鳳山熱帶園藝試驗分所,自1950年開始進行鳳梨雜交育種,

1952年以開英種與黃模里西斯種(Yellow Mouritius)雜交,從雜交實生苗中選出「41-1」品系,

1978年起在各地區試驗,證實在高屏地區4~6月生產的果實品質特優,1986年經農林廳通過命名為台農十一號。


嘉義農業試驗分所於1975年起,再度投入台灣鳳梨品種改良工作,

同時進行雜交育種及開英種株系選拔等工作。

期能選育出植株小、葉緣無刺、果實適中、糖酸比高適合鮮食的鳳梨品種以供推廣,

迄今共雜交257個組合,在雜交花朵數方面除64至68年未紀錄外,共授粉近二十萬朵花,

收穫充實種子80萬粒、培育實生苗31萬餘株,

經選拔結果自雜交年度1975年至2002年共初選1,772株(系),採收種苗6,790株。

其中C64-7-13、C65-4-783、C69-4-381、67-6-740及66-4-744等品質優良,

分別依序命名為台農13(冬蜜鳳梨)、16號(甜蜜蜜鳳梨)、17號(金讚鳳梨)、

18號(金桂花鳳梨)及19號(蜜寶鳳梨),加入鮮食鳳梨生產行列,將本省鳳梨產業推向另一高峰。


鳳梨為多年生無性繁殖作物,依據目前的育種流程從雜交到果實成熟乃至可以命名推廣常需近20年,

其中除了幼年性長外,主要原因是種苗繁殖速率太慢,延緩後續育種流程。


育種時間長且種苗繁殖不易,故鳳梨育種為一長期而不可間斷的例行工作,

目前除了繼續進行雜交工作外,更應積極充實種原庫以增加育種材料,

亦應積極研發有效加速種苗生產的方法,以縮短育種年限。

由於目前育成之新品種除台農13號適合秋冬季生產外,其餘品種多適合在春夏兩季生產果實,

形成秋冬季生產品種有限,故未來的育種目標應朝向進行開發適合秋冬季生產的鮮食用鳳梨果實。



2009-07-08

台灣--在"金融兩岸之外的五大問題"--台灣應該有的願景

轉錄自天下雜誌425  2009-07-01 



金融、兩岸之外的五大問題
天下雜誌425  2009-07-01  文/黃偉權

 




 



除了金融風暴、兩岸開放等熱門議題,台灣更需思考未來十年、二十年的定位,找到自己的願景。

 



麥肯錫內部針對台灣的未來和願景,完成了一份研究。這份研究,正好與《天下》今年探討台灣當前所處的「大斷裂」景況下,該如何調適、改變、成長?以及大斷裂後的台灣下一步是什麼的關懷不謀而合。因此,未來五期《天下》的麥肯錫專欄,將陸續刊出台灣願景研究結果。

 



過去十二到十八個月,大家關注的焦點多在金融危機,以及兩岸開放這二大議題。可是從我的角度來看,台灣其實面臨一個更嚴重的危機,就是缺乏願景。

 



大家正謀求解決金融危機,但金融危機之後呢?很少有人在談論。兩岸開放對台灣來說是一件很好的事,但它並不能解決台灣所有的問題。大陸對全世界都在開放,但並沒有哪一個國家因此解決他們各自的問題,尤其是經濟定位問題。

 



對台灣而言,開放之後呢?未來的十五到二十年,希望達到什麼樣的定位?這是一個最困難的問題,也是很少有人去想的問題。如果把眼光拉遠看到二年,上海、北京的GDP是已經超過台灣的,可是台灣現在並沒有真正意識到。這讓我們擔心台灣會在區域裡失去原有的角色,而且被邊緣化。

 



台灣究竟要如何重新定位自己?尤其在未來的十年、二十年後?

 




 



根據我們的研究發現,台灣正面臨的有五大問題:

 



第一,過去十年的經濟發展裡,台灣經濟發展的主要驅動力,一直以來都過份偏重於高科技和出口。

 



根據我們的研究,過去十年,也就是一九九七到二○○七年,台灣總體的GDP成長平均雖然達到四.三%左右,但產業的成長動能主要還是來自高科技和淨出口,GDP的平均成長分別高達三.四%和二.五%。亦即,我們真正的經濟發展並沒有那麼高,過去十年台灣的經濟發展體系始終沒有擺脫過度依賴高科技製造和出口的模式,這是第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

 



第二,台灣人民的收入並沒有跟著GDP成長。更令人擔心的是,台灣的社會已經愈趨成為一個M型社會。貧富差距愈來愈大。這也是相對來說比較嚴重的問題。

 



第三,過去十年,台灣在亞太經濟體系裡面有一個很高的加值貢獻。但這幾年來可以發現台灣的經濟活力已經在慢慢減弱,正被區域內其他經濟體,包括香港、新加坡、上海等取代。

 



香港過去是中國大陸的金融門戶,如今上海還是沒有辦法取代這個地位。而新加坡,雖然在這次金融危機中受到傷害,它依然可以重新定位自己是亞太地區的瑞士。

 



反觀台灣,角色和定位愈來愈不清晰。即使說自己是高科技島,但中國大陸已經有很多地方自詡是亞洲矽谷,而且還真的一步步往那個方向邁進,台灣相對而言就顯得在原地踏步,沒有做出很好的回應。這更顯示台灣被邊緣化的危機。

 



第四,台灣有著必須即刻面對的人才危機。根據我們的研究,台灣目前約有二百萬人,在台灣以外的地方工作。台灣總人口為二千三百萬人,真正工作人口大約是一千到一千二百萬人左右。也就是說台灣有大約一五%到二十%的工作人口在國外,而且理論上來說這批人是台灣最頂尖優秀的人才。而且根據我們的調查,他們當中有八成的人不考慮回來台灣工作,理由最多的竟然是認為台灣沒有機會。這是非常值得令人憂心的問題。

 




 



第更令人擔憂的是,台灣未來的工作力也不看好台灣。我們針對台灣未來十到二十年的工作主力,即目前還在就讀高中的年輕人進行調查發現,有五至六成的人表示未來不想留在台灣工作。不管各自的理由為何,但其中大多顯示一個共通的心理成份,就是他們並不看好台灣。也就是台灣的「Brain-Drain」(人才流失)現象非常嚴重。

 



這與台灣要如何重新定位自己的人才策略有很大關係。以最近的新加坡為例,它在發生金融風暴的這十二個月期間,仍不斷地在重申要成為一個「Talent Island」,吸引人才的企圖心完全不受外在環境影響。

 



面對人才的競爭,台灣做出什麼反應?這也看不見。

 



第五,台灣民眾對台灣的信心正不斷地下降。根據中央研究院一份針對台灣民眾的國家信心水準長期調查報告顯示,對台灣的未來發展表達正面樂觀的民眾比例,已經從二○○○年的五%,跌落到五年的三%;表達負面悲觀的民眾比例,則從四%成長到六%。這就是台灣總體的氛圍,社會上已經沒有以前的活力和樂觀。

 



以上就是我們花費約一年,針對台灣的經濟環境與未來做研究後,得出台灣當前面臨的五大問題。

 



根據我們的研究,台灣在未來十到二十年,要做到每年的GDP持續有五%、六%的成長;要做到不讓深圳、上海的GDP超過我們,按照台灣現在的經濟政策和現況,存在大約一千五百億美元的落差,等於一個新加坡的GDP。也就是說,要如何在十到二十年內,在台灣本土再長出一個新加坡,是台灣最大的挑戰。

 



要克服這個挑戰,就要有願景。必須先將台灣定位清楚。也就是你希望在未來的十年、二十年,你希望你的小孩將來長大後生活在什麼樣的環境裡?

 



台灣現在正處於一個十字路口,要往哪裡走?非常不清晰。而這次的金融危機已經慢慢地逐漸被解決,兩岸的問題,也開始走向一個好的開放。未來的路,現在就要馬上開始思考,現在正是提出願景的一個關鍵的時間點。(作者為麥肯錫台灣分公司總經理,以上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2009-07-05

台灣--Taiwan

以品牌經營的眼光來看,台灣 Taiwan 這個名稱,比較有品牌價值......

要統嗎-->台灣 Taiwan 這"品牌"可以當成省   ;   要獨嗎--> 台灣 Taiwan 這"品牌"可以當成國家         

無論如何,"這名號"都是這土地上所有居民所共同經營出來的"品牌價值",至少在目前而言比Made in Republic of China  或是Made in China 的"品牌價值"高一些..........

2009-07-03

TODAY is NOT my DAY

學生出去實習,比較清閑了一學期。才有幾個同學回來暑修一個星期,就.....

7/3早上收到五個同學的記過單,下午又處理三位重修勤勞教育的同學被衛保組"退貨"的事情。真是OOXX啦!!..........

不過事出必有因或許我應該反省一下自己對於學生的教育方式,是給學生太多次機會,而讓學生學會"鑽縫",與心存僥倖嗎?

或許應該更嚴格一些,說罰就罰,說當就當吧!給太多次機會或許等於是縱容。

殺水果--吃"波羅蜜"

以前不會覺得殺水果的"殺"字有感覺,一直到昨天切了生平第一個"波羅蜜"果實,

覺得真的是有一點"殺"水果的感覺...............切完以後,手還黏黏髒髒的,用肥皂和菜瓜布都洗不乾淨。

應該是類似"樹脂"之類的成分。

雖然沒圖沒真相,但是還不太想花五百元來增加我的照片儲存空間,還在撐.....

2009-07-01

視光學科五專畢業後進路的選擇

五專視光學科畢業以後的就業與升學之路,

大家來分享與討論一下啦..................



就業    $+26,000 UP /月



       --> 眼鏡單店、眼鏡連鎖店、眼科  

       --> 公職(高普考)





升學    $-15,000/月 (含學費生活費?)



        -->本科系:視光學系(二技)          中台、中華、元培  

        -->本科系:視光學系(私醫插大)  中山視光系二年級  



        -->非本科系:(二技) 公安、環安、職安、生物科技、企業管理、服裝設計、化妝品、

        -->非本科系:(插大) 插班大學二年級 ...................

        -->非本科系:(四技) 護理系、



請同學提早準備,

大約是寒假左右報名簡章和報名----??還不夠確定,請查一下

考試時間約是5~9月----??還不夠確定,請查一下



歡迎本班同學親自來校討論,

但請先做一些"功課",討論起來會較為充實.......



歡迎應屆畢業生於此討論!!

歡迎以往畢業生於此討論!!



-----2009.07.01 因為這個議題較為重要 >>>>所以把撰寫的日期往後延一些

讓文章出現在比較上面的地方  ( 2009.05.20---> 2009.06.10 --> 2009.07.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