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2-11

假球案

莫名其妙的處分書內容的報導 :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210/5/20ehl.html   (2010.02.11)



檢調單位數字週刊化???
還是媒體把檢調單位內容給數字週刊化???

是前者的話就"更恐怖"!! 





再者所謂"偵查不公開"之真實目的與做法是甚麼?

如何保障"被懷疑者"的"人權"?

同時並能保障社會大眾"知的權利"?



前者做不好時,就會變成輿論殺人!!   (未審先判、謠言滿天人人談--各說各話、最後真相沒人知--也沒人在乎?)

後者做不好時,就變成專制愚民 !!   (官腔官僚、新聞封鎖管制、不敢言不敢說沒權力)





如何兼顧,

是民主社會"品質"的考驗。



自由

民主

絕非"白吃的午餐"



亂做一通時

就會變成"xx的午餐"啦!! 

2 則留言:

  1. 台灣司法體系的品質,其實有非常多的改善空間。

    除了做好"偵查"與"判決"之外,其實也具有"教育"大眾,提升大眾觀念的責任。



    像是

    台灣的醫生一樣,除了看病醫病研究之外,也有做好衛教工作的責任,提升社會的醫療常識,

    提升大眾保健的能力。





    不過

    目前連"獨立自主性"都不受到信任,"路"還很漫長........

    而目前又有"八卦化"、"綜藝化"的危機,

    可能得期待很久很久很久了!!!!



    但希望

    不是

    緣木求魚??

    回覆刪除
  2. 已經是"起訴書"了

    當然是可以公開偵查的結果,

    所以並不是"偵查不公開"。



    但是其中報導所引用的一些資料,還是很"怪異",

    例如

    測謊不過,100%是說謊......(這又是超越"世界水準"了!!)

    收錢還不放水,惡劣........(!!)

    接受性招待還挑最貴的......(!!與犯罪事實或程度有什麼關係??)



    或許

    起訴書的水準沒那麼差,

    被媒體記者"引用"後

    才看起來很怪異。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