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聰慧有趣的書,關心當代政治經濟的現代人必讀書籍,輕巧而不沉重的聰慧引導………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27164
蘋果橘子經濟學
Freakonomics:
A Rogue Economist Explores the Hidden Side of Everything
.
一顆蘋果,用經濟學的剖刀切開,裡頭竟然是橘子。
一種全新開發的經濟學
用最有趣的問題剝解所有事物隱藏的一面
.
「全美國最有趣的腦袋」所引發的蘋果橘子效應
31國語言版本,美國原著狂銷900,000冊,
持續47週高居《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前十名
.
經濟學擁有獲得答案的絕佳工具,但嚴重缺乏有趣的問題。李維特──經濟學界的印第安那瓊斯,他發掘了許多看似幽默怪誕,卻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經濟問題」,比方說:墮胎合法化何以能降低十五年後的犯罪率?
小學老師與相撲選手為何有個作弊的通性?
從游泳池每年殺死的小孩比槍枝來得多的數據,
怎麼推論出理想父母的條件?
三K黨和房地產業務員有何相同特質?
販毒既然好賺,為何毒販還是窮得只能跟他母親住在一起?這些探討議題極有可能創立一個全新的研究領域,並影響最近十年的經濟學動向。
.
本書的目標在於探尋每件事情背後隱藏的一面,剝去現代生活的 一兩 層表皮,觀察內部的運作狀況。因此作者發明了一個全新的研究領域:蘋果橘子經濟學,像是一顆蘋果,用經濟學的剖刀切開,裡頭竟然是橘子。這種剖刀憑藉的是經濟學裡俯拾皆是的工具,不同的只是改從最有趣而關鍵的點切入。
.
作者簡介 Steven D. Levitt
哈佛大學學士、麻省理工學院博士,獲獎無數,其中包括美國學術界譽為諾貝爾經濟學獎搖籃的約翰‧貝茲‧克拉克獎(John Bates Clark Medal,每兩年頒發給美國四十歲以下最優秀的經濟學者)。
.
很少人像李維特一樣,四十歲不到的年紀就能成為芝加哥大學經濟系的講座教授。芝大經濟系是經濟學的重鎮、諾貝爾獎的搖籃,能在此任教都是頂尖的學術菁英。讓人稱奇的不只是他的年紀與學術成就,而是他對於經濟學的詮釋方式。他對經濟學的研究絕非謹守正統方式。他看待事物的角度與其說是學術性,毋寧更像聰明而好奇的探險家。
.
----------------------------------------------------------
.
摘要:
http://www.books.com.tw/books/series/series986729193X-1.php
.
賴維特感興趣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事件與謎團。
.
有個環法自行車賽(Tour de France)冠軍選手請求賴維特協助,證明目前的賽事中服用禁藥的狀況充斥。
.
美國中央情報局則希望知道賴維特是否可利用相關資料找出洗錢者與恐怖份子。
.
一個無家可歸、衣著藍縷的流浪漢,怎麼買得起價值五十美元的耳機?
.
賴維特的根柢信念具有相當說服力:現代世界儘管充斥著混亂、複雜與徹頭徹尾的欺騙,但並非無法看穿或難以明瞭,而且——如果問題問得對——比我們所想像的更迷人。重要的是以一種新的方式來看事情
.
如果道德代表人們理想中的世界運作方式,經濟學就代表真實的世界運作方式。
.
根據芝加哥地區的售屋資料,並控制其他可能的變數——地點、屋齡與屋況、裝潢等,結果發現仲介人員賣自己的房子時,平均銷售期間長十天,賣價高三%。
.
令人驚訝的是:候選人花費的金額多寡幾乎沒有任何作用。獲勝的候選人就算把經費削減一半,得票率也只會減少一%。另一方面,失敗者儘管經費加倍,也不過能多爭取到一%。對候選人而言,重要的不是你花多少錢,而是你是誰。
.
另外一些有關選舉的見解呢?好比說競選經費高到浮濫的地步。在一個典型的競選年度,也就是當年要舉行總統以及參、眾議員的選舉,競選總花費約為十億美元——聽起來金額相當龐大,不過如果拿來和一些不像民主選舉那麼神聖的事物作對比,就會發現其實不然。
好比說,這個金額等於美國人每年花在口香糖上的支出。
.
知道該測量什麼、該如何測量
.
我們的答案往往看似突兀,不過在了解事實後,又相當順理成章。我們會由資料中尋找答案——不論這些資料是學童的考試成績、紐約市的犯罪統計或毒販的財務紀錄。(我們經常會運用資料中無意間透露的模式,就像飛機掠過高空時留下的凝結尾。)對某個主題抱持自己的意見或理論當然沒錯,這也是人之常情,不過如果能去除道德立場,誠實地檢驗資料,結果往往會得到嶄新而出人意料的見解。
.
我們可以說,道德代表人們理想中的世界運作方式——而經濟學則代表真實世界的運作方式。經濟學本質上是一種測量的科學,包含一組功能與彈性均相當完善的工具,可以可靠地測量錯綜複雜的資訊,計算出任何一個因素乃至整體的作用大小。所謂「經濟」,不外是:關於工作、房地產、銀行與投資等錯綜複雜的資訊。但經濟學的工具也可以很輕易地應用到——怎麼說呢?——「更有趣」的主題上。
.
本書的撰寫立基於一些基本的理念:
.
誘因是現代生活的基石。理解——或抽絲剝繭找出——各項誘因,算得上是解開幾乎所有謎團的關鍵,不論是暴力犯罪、運動舞弊或線上約會。
.
傳統看法往往是錯誤的。
犯罪案件在一九九○年代並未直線上升,
單靠金錢無法贏得選舉,
還有——可能令你吃驚的是——每天喝八大杯水有助健康,其實一直沒有經過實證資料支持。
傳統看法的形成往往相當粗糙,但很難被看穿
——不過並非完全不可能。
.
重大的影響往往源自久遠甚或微不足道的原因。謎團的答案未必全都擺在你的面前。麥柯維對犯罪率下跌的影響,遠超過槍枝管制、經濟繁榮以及創新的治安策略加總起來的效果。我們接下來還會舉出這樣的例子。
.
專家——從犯罪學者到房地產仲介人員——利用資訊優勢為謀取自己利益。不過面對網際網路的崛起,專家們傳統上的資訊優勢日漸縮水。
.
知道該測量什麼、該如何測量,可以讓複雜的世界大為簡化。如果你了解如何以正確的方式解讀資料,就能解開看似無解的謎團。因為數字的威力無窮,可以剝除層層的混亂與矛盾。
.
因此本書的目標在於探討每件事情背後隱藏的一面。有時候這麼做吃力不討好,甚至會讓你覺得自己以管窺天或是由哈哈鏡中看世界。
.
別忘了,古典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Adam Smith)原本是位哲學家,而在致力成為道德家的過程中變成了經濟學家。
這個部落格的名字
回覆刪除"表象之外"
多少跟這本書有一些關係......
在表皮之後的
真相
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