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不是為了怕被詬病說是"吃素"還是想有"吃肉感覺",這點完全沒有意義,而是因為.......
市場上的素食品規格太不統一了,
常常會不知道自己到底吃了甚麼東西?
營養成分如何?
健康不健康?
真的需要有食品營養專家來為"素肉"來做一些研究與分類,
用原來那些"素雞、素鴨、素肉、素魚、素火腿、素豬排、素雞排、素鱈魚排、素鹽酥雞"是很不精確的,
不同店家買到同樣名稱的物品其實天差地別,
而且往往
為這些食品取了名字,
就會想要把"素鱈魚"的味道做得像是"真鱈魚",
就會想要把"素火退"的味道做得像是"真火腿",
而引發不必要的調味---應該大多都不夠健康吧???
於是在素肉中添加真肉之新聞也就三不五時出現........
那麼為何不還給素食料理一片"乾淨的天空"呢?
將那些用大豆蛋白做成的素肉,還原成原先食材的名稱,
久了
或許就能脫離"仿肉味"的宿命???
當然有一定的難度,
但是應該值得努力吧!!??
--------------------------------------------
STUDYING:
杏鮑菇丁 <---> (不要用鹽酥雞、或是素雞丁......)
香菇頭
素紅燒麵 <---> 素牛肉麵
大豆蛋白塊?
大豆蛋白絲?
豆腐 (.......各式豆腐的分類.......)
豆皮 (.......各式豆皮的分類.......)
----------------------------------------------------------------
REFERENCE:
素肉是誰發明的呢? 其發明背景為何?
http://tw.search.yahoo.com/search/kp?p=%E7%B4%A0%E8%82%89&fr2=sb-top&fr=yfp&y=%E6%90%9C%E5%B0%8B
素肉是吃肉的日本人店家因信仰佛教,改吃素而發明的!
用大豆黃豆香菇研法製成的 讓習慣吃肉的人當成一種漸進漸食吃素的隨緣方便!
西漢時期,淮南王劉安發明豆腐,是中國的素食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
中國歷史上最早關於類似產品的記載,是宋代孫光憲的《北夢瑣言》,所記皆唐末五代軼事,當中記載著唐朝侍中崔安潛信奉佛教,不吃葷食,請客時用染色的麵和蒟蒻做成十分逼真的豬肉、羊肉食品 不過這和一般我們目前所知道的素肉 除了概念以外, 應該是不大相同的
宋元至明清,寺院素菜已能配成品位甚高的全素席。許多菜肴,以葷托素,如素雞、素鴨、素魚、素火腿等,不但與葷菜形似,而且味道也略有一點相近。寺院齋廚可以用白蘿蔔或茄子加發麵等原料制成“豬肉”,可以用豆制品、山藥泥烹制出“油炸魚”,可以用綠豆粉摻水仿制成“鴿蛋”,用胡蘿蔔加馬鈴薯仿制成“蟹粉”,廚師的巧思和手藝滿足了人們飲食情趣上的需要。當然佛教中也有反對素菜葷名的,認為這樣是犯了“意殺戒”,因而稱素魚為“如意”,稱素香腸為“瑪瑙卷”。
素肉,素香腸,素魚‧‧等等,是用什麼食材做的??
http://tw.search.yahoo.com/search/kp?p=%E7%B4%A0%E8%82%89&fr2=sb-top&fr=yfp&y=%E6%90%9C%E5%B0%8B
認識七種健康素食材料 ◎撰文/林俊龍(大林慈濟醫院院長)
一、豆、麵製品。富含蛋白質的素材,身體的棟樑
1.豆製品:為大豆經加工製成的各種食品,營養豐富,含高蛋白,是烹調素材必不可少的原料。如豆腐、豆乾、百頁、油豆腐、豆腐衣、素雞、干絲、毛豆等。
請注意:(1)紅豆、綠豆、蠶豆、刀豆、花豆,含澱粉量多,故屬於五穀根莖類食物,不屬於豆製品。
(2)長豆、扁豆、豌豆、四季豆、菜豆、肉豆,屬於蔬菜類食物,亦非豆製品。
2.麵筋製品:由小麥粉洗出的麵筋所製成的食品,亦是烹調素材的主要材料。這類食品有麵筋、烤麩、麵腸、麵肚、油麵筋泡等。
3.素肉製品:大豆經去油,經過去除醣類及乾燥處理後,可製成濃縮大豆蛋白;去油大豆經蛋白質萃取及沈澱、乾燥處理後,可取得分離大豆蛋白。分離大豆蛋白及濃縮大豆蛋白,因味道經過了去除醣類處理,所以豆味淡且不會活化體內腸道細菌,因而可以避免脹氣現象產生。分離大豆蛋白及濃縮大豆蛋白,經高溫、高壓、擠壓後,形成具有纖維肉狀組織的大豆蛋白製品,為製造素肉的主要材料來源。素肉製品的蛋白質含量高於豆腐、豆乾等製品。這類製品在目前素食界較為流行,如素火腿,對於初次嘗試素食的人,可以變化多種菜色,更容易入口。
參考資料 http://www2.tzuchi.org.tw/case/2004fast1/html/05.htm
一開始看到題目蠻贊成的!!! 但想想, 就是名字而以阿....雖然葷食者還蠻喜歡拿這些名字開刀的, 那要叫什麼呢? 軟嫩豆
回覆刪除皮, 香酥豆捲,腐皮酥... 感覺也好為難喔!!